【新北】戶外史詩劇《戰祭1884》 金枝演社打造臺灣人印記
再造新聞
發佈日期:2019-10-21
新聞來源:青年日報 /黃朝琴 臺北報導
有「臺客第一天團」美譽的金枝演社,集結黃金團隊打造《戰祭1884》戶外史詩劇場,26、27日(周六、周日)晚上7點,將於淡水滬尾礮臺公園磅薄上演,劇作家施如芳與導演王榮裕攜手,以1884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為藍本,劇場演員、在地素人、合唱團、樂團超過百人陣容,帶觀眾重回古戰場,穿越百年戰火,見證動人心魄的臺灣生命印記,也傳達和平、包容與慈愛的真諦。
《戰祭1884》採免費入場,卻是售票規格,每場容納觀眾2千人,演出當日下午3點現場索取入場牌,5點30分開放進場,演出全長2小時,場地周邊停車位有限,請盡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前往,觀眾可在淡水捷運站搭乘淡水客運紅26路前往,演出地址為新北市淡水區沙崙路216巷滬尾砲臺公園。
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表示,2009年10月金枝演社與淡水鎮公所攜手,推出戶外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由淡水在地居民搬演在地歷史,往後每年微調翻修逢,且逢10月搬演迄今,呈現淡水獨有藝術活力與能量。
王榮裕指出,淡水又名「滬尾」,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與新北市政府合推「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計畫」,今年10月淡水「一八八四滬尾」策展系列,委託金枝演社擔綱製作新戲,劇團決定以1884年清法雙方於北臺灣爆發的「滬尾之役」為藍本,邀請劇作家施如芳進行歷史考究,打造全新戶外史詩劇場《戰祭1884》做為壓軸。
《戰祭1884》集結金枝首席演員施冬麟、資深演員李允中、高銘謙與張哲豪、音樂劇王子葉文豪等人獻演,邀請素人演員演出,情節為清法之間的鬥智、鬥勇、鬥情報,讓觀眾體認到滬尾之役中,大人物、小人物如何唱出生命歌謠。
王榮裕表示,回顧清法戰爭,清廷唯一打贏戰役就在淡水,當年法軍攻佔澎湖,進據基隆後,1884年10月2日企圖從淡水河口進行登陸戰,為阻擋法軍進逼,孫開華將軍下令在河口填滿巨大碎石,法軍部隊闖入林投樹、黃槿樹林而被沖散,大地的母親都為淡水人進行保衛戰,當時淡水忽然起大霧,法軍砲擊,連眾神都出來接炸彈,淡水人死傷不多,終究擊垮法軍,135年前保家衛國故事,值得後人詠歎。
王榮裕表示,臺灣獨特地理位置,有著豐富文化底蘊與故事,從過去回看當代,將影響我們如何面對未來課題的選擇,《戰祭1884》不只要重現「西仔反」的在地傳奇,多方勢力角逐的複雜局勢與民情,更要讓這塊土地人民,銘記這段共同的歷史記憶。
《戰祭1884》以1884清法戰爭為背景,因清、法兩國之間的衝突,延燒至臺灣,最終在滬尾爆發戰役的故事,劇情刻劃大家熟知歷史人物,例如馬偕博士、「臺灣烏龍茶之父」德約翰、孫開華將軍等人在大事件下抉擇,德約翰是19世紀末引進茶苗到臺灣種植的的英國人;除此,更交織平凡小人物的視角,刻劃居民、臺勇、法軍等小人物在歷史事件下的心境,描繪這場波及甚廣的戰役。
傳藝金曲獎特別獎得主許秀年、文化薪傳獎得主泰雅族金曲歌手雲力思特別跨刀演出,宣告表演藝術與文化沒有分界,融匯獨屬臺灣的聲音;許秀年飾演北臺灣第一位受洗的女信徒「陳塔嫂」,也就是馬偕博士老婆「張聰明」的阿嬤,雲力思則飾演大地之母Yaki,她高唱原住民古調貫穿全劇,兩位國寶級藝術表演者的參與,為充滿煙硝陽剛的戰爭故事,添加濃厚的「母親」守望意象。
王榮裕指出,許秀年劇中飾演「陳塔嫂」,展現堅定信仰,發揮慈愛的光輝,她與王品果飾演的10多歲的「法國水兵」有精彩對手戲,王品果劇中引爆水雷被炸昏,許秀年見狀,在敵我意識糾葛,還有悲天憫人交戰下,她最後決定發揮母性光輝拯救這名法國水兵,讓人看到人與人的心靈交流,可以超越語言、種族的隔閡。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淡水在地居民擔任素人演員,在艱困訓練中,一步一步重現當年祖先經歷的種種,既是傳承,也再造歷史,賦予這段故事嶄新意義,其中,淡水中學退休教師蘇文魁,長年研究「馬偕博士」,他從2009年就以素人演員飾演「馬偕博士」角色,連續演出8年,這次九度飾演,劇中「馬偕博士」感嘆臺灣查某人命運悲慘,於是蓋「女學堂」讓臺灣女孩接受西方文明,劇中臺詞提及「學知識,知道理,才能改變臺灣查某人的命運」。
《戰祭1884》劇末也玩百年穿越,從1884年回到2019年,描述農曆8月20日淡水居民「拜門口」,孫子問老嬤祭拜對象是誰,答案是普渡「滬尾之役」陣亡法軍、清兵和淡水居民,其實,「滬尾之役」不僅是淡水人代表相傳記憶,也衍生許多在地傳說,以及祭拜陣亡戰魂的「拜門口」獨有習俗。
為搭配這段牽扯複雜的大戰情境,全劇由金獎作曲人柯智豪操刀,混搭多種音樂元素,包含北管、歌仔調、原民吟詠以及聲樂合唱等,打造出兼容各式文化的配樂;另有知名燈光設計車克謙、服裝設計蔡毓芬、化妝設計洪祥瀚聯手。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