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新聞

【桃園】大漢溪水紋巡禮專書論壇,感受大溪魅力

再造新聞
發佈日期:2018-11-02

新聞來源:大紀元 /徐乃義 桃園報導

大溪是桃園文化的故鄉、歷史的起點,桃園市府推動「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及「慢城‧大溪─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劃設休閒農業區並舉辦各式節慶,展現大溪的人文、歷史及生態;水務局出版《大漢溪水紋巡禮》專書,透過文學家的筆觸,讓大家看到最美好的事物原來就在身邊,桃園市長鄭文燦歡迎市民朋友帶著這本文學導覽手冊與相機,展開大溪地域體驗,感受大溪的魅力。 鄭文燦說,大溪是桃園文化的故鄉、歷史的起點,有豐富的木藝及水文化,是一個「水清木華」的好地方。大溪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的音譯,後來先民順著大漢溪到此地開墾,將地名改為「大姑崁」;李騰芳中舉後,當地居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其後再更名為大溪。 大溪是全臺最具文化深度的魅力小鎮,有齋明寺、普濟堂、月眉山觀音寺及蓮座山觀音寺等寺廟,也有大溪老街等歷史建築;市府在大溪成立木藝生態博物館,展現大溪木製家具、神桌等木藝創作技術;推動「慢城‧大溪─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預算約3億9,000萬元,展現老街與舊城區風華。 鄭文燦表示,大溪的生態及水文化也是一大特點,大漢溪上游為河階及河谷的地形,早期具有許多內陸河港,船隻可以一路往上游到三坑地區,也形成許多生態特點。市府推動「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設置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也辦理月眉休閒農業區及康莊休閒農業區的劃設,其中康莊休閒農業區即將於明(108)年提出申請;規劃於溪洲設置低碳轉運站,推動石門水庫生態旅遊,並於大漢溪流域增設堤岸道路及自行車道,讓大家到大溪旅遊除了參觀老街、慈湖,也能體會大漢溪的生態之美。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