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新部落、舊部落

瑞岩舊部落坐落於北港溪河谷東側,海拔約1100公尺至1200公尺左右,投89線鄉道(力行產業道路)為主要聯外道路。九二一大地震後,根據原民會、農委會與防災專家學者的勘查結果,瑞岩部落因建築腹地縮小,有遷村之必要。目前舊部落還能看見傳統石板堆砌、日式木屋及民國興建的建築,舊有公共設施包括教會、活動中心等。 民國99年(2010)921大地震後,瑞岩部落居民選定QoNaw作為遷村地點(瑞岩新部落),海拔約1050公尺,與舊部落相隔著北港溪遙望,新部落於民國100年(2011)完工落成,空間規劃工整。新部落重建後新設許多的公共設施,如派出所、學校、活動中心等,並保有一處空地做臨時停車場使用。

泰雅文化學習園區整體性規劃-部落說明會辦理

泰雅文化學習園區整體性規劃完成

泰雅文化學習園區為連結瑞岩新部落、舊部落與Sbayan平臺所構築之範圍,於此打造支持泰雅族人尋根溯源、學習泰雅文化、強化民族認同的文化場域,有效利用閒置空間,活化文化資產。計畫於民國111年(2022)8月執行,於民國112年(2023)8月完成相關規劃。 計畫綜合瑞岩部落居民之訪談需求,以及Sbayan泰雅民族起源地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總結報告之成果進行文化景觀區域未來發展構想,針對泰雅文化學習園區各地點擬定短、中、長期經營目標,並透過古道修復與導覽解說系統建置改善硬體動線,以及開設培力課程整合軟體資源,期在部落建立完整的服務體系。
部落培訓課程辧理紀錄

提升部落全能導覽服務量能

為串聯完整的文化景觀,透過開設導覽解說與維護管理人員培訓課程輔導在地人才相關知能,培力在地工作團隊,提升部落內部全能導覽的服務量能。計畫合計辦理3梯次,分別從導覽解說訓練、維護管理人員培訓進行規劃與執行,合計46人完訓。 培訓計畫於民國112年(2023)1月至6月間辦理,3梯次課程內容包含如下: 一、培訓計畫導論之課程,建立泰雅文化學習園區整體性概念,透過地圖、經驗分享,部落交流的導覽方法,以及文化資產保存法與原住民文化資產基礎概念。 二、建立解說之專業技能,並協助部落內解說種子人員的成立,建立部落遊程規劃、歷史人文與生態之解說、泰雅族遷徙與文化知識等課程。 三、維護管理課程,以傳授文化資產維護相關知識及古道維護與生態工法,以建立受訓人員之責任心及施作能力。
Sbayan泰雅民族起源地文化教育推廣活動紀錄

Sbayan泰雅民族起源地文化教育推廣活動

以文化教育及推廣為出發點,透過現地時空體驗去探尋族群文化認同。活動依據部落需求及族人參與共同規劃,以泰雅族文化尋根之旅為主軸,由部落在地專業導覽員親自帶領、解說,探訪Sbayan平臺文化景觀,在泰雅族聖石前,透過古調和口傳歷史,更能掌握泰雅族祖先遷徙分散之故事。另外,也透過與部落工作坊合作,進行口簧琴、射箭、編織等傳統手工技藝學習,配合在地特色食材與農作的展現,讓學員從中描繪過去的生活習慣及生活智慧,認識瑞岩部落今昔的人文風貌,推廣活動於民國112年(2023)6月辦理2梯次,合計60人參與。
古道踏勘整修路線圖

古道踏勘整修及導覽解說系統建置規劃設計

規劃設計範圍位於仁愛鄉發祥村,於聖石鄰近環境進行步道改善及串聯工程的規劃設計,後續將依循尊重自然、降低破壞、就地取材…等基本原則,於修復步道時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與歷史空間的擾動,避免導入大量設施與工項。 古道為連結瑞岩舊部落與Sbayan起源地間的人行步道,欲規劃設計標的涵蓋私有地,經部落耆老指認路線後,再透過部落說明會針對古道修復路線與方式取得族人共識,古道路線共2段,首段自瑞岩舊部落西南方為古道起點,朝西方往下方農田,路徑長約127.5公尺;繞過農田為另一段古道,通往投89號瑞岩支線,長度約92公尺,全案於民國111年(2022)規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