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業文化資源盤點調查及人才培育

現況嘉義地區的木業充斥著豐富的隱性知識,需透過轉化來成為產業動能。因此本計畫的普查除了文化面的保存目標之外,更嘗試建構都市產業的活化資訊。承繼前述人力面與文化面的資源盤點與資料庫建構,後續便可著手投入都市木造人才的不同專業培力與產業發展的共同成長模式。材料面的木都觀點應引導產業的刺激性發展。包含分級、乾燥、耐久性處理、塗裝等原木製品品質提升產業。軟體面應提升生活導向之設計能力,包含木造建築之生態性設計、被動式設計與對應之結構設計、結構計算,回歸木造建築之生活美學本質,發展具在地脈絡的技術主張與品質素養。

嘉義市政府—2020嘉義市文化局製作《木都+1》10分鐘版本 影片

木業文化資源盤點調查

嘉義市木業文化之資源盤點調查預計透過文獻蒐集,以分年、分區、分類進行檢索、整理論著、檔案、圖說資料,包含嘉義市日治時期製材木業、製材工廠、後端木材行家具行。與田野調查,包含製材木材行工廠基礎資料,重點為田野普查及訪談,包括攝影、測繪、以文字記錄使用現況、損壞及維修狀況、訪談進行背景調查,訪問建物所有人、管理人、附近居民、地方耆老及業者等,可能了解其歷史源起及過程者,補足文獻及現地清查之不足。最後,將其記錄建檔,包含製材建築全景、正面、後面、兩側及建築特色暨內部陳設等圖照,圖面說明包括地籍圖、建物範圍與使用配置圖、帄面圖,以及具有文化資產價值之建物損壞調查。 木業文化資源盤點調查可分為3個主要項目,分別為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重點工匠訪談影像紀錄觀點計畫與木業關聯體系系統化與木業軸帶建構。首先木業製材所清查,透過嘉義市轄內木產業上下游之產業結構資料彙整,並輔以田野調查、人物訪談、老照片蒐集、製作現有木業製材所清冊及其使用配置圖、編輯木業製材過程、機械儀器圖文說明,並辦理製材廠管理者之交流座談會。其次,重點工匠訪談影像紀錄觀點,以木業工匠清查計畫中,挑選拍攝重點木工匠師,其從事作品創作、修復、傳藝過程及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生命歷程作為主要論述,以影像方式記錄輔以口述訪談,加以說明其源由及理念並探討嘉義市木業的過去與未來可能;並舉辦記錄片發表會暨計畫文件展,宣傳該計畫之成果。最後,木業關聯體系系統化與木業軸帶建構,將木業關聯體系進行清查,對在地現有的產業進行盤查,並紀錄產業發展的歷史與影響因子。針對整體面貌取得更完整的理解後,系統性提出木都產業的發展綱要計畫,作為總體產業發展策略的指導與控制工具。
學員戶外實作

木業工匠人才培育

前階段進行木工匠及木工藝清查,了解木業脈絡後,為使傳統的技術得以保留,開設相關課程、講座、研習、實作演練,設置老屋實驗場域,學習讓人們實際演練參與實作的過程,讓每一個人懂得善用身邊一草一木,了解各木材種類的特性與用途,結合新舊元素創新,學習傳統工藝師專業技術,為未來老屋修復及傳統木工藝產業注入新血,活化木業傳承體系。完整建立保存技術的基本資料外,亦讓這些傳統技術的公開推廣,獲得更多的瞭解及認識,也讓這些技術發揮功用,確保先民留下的珍貴文化資產得以永續流傳。 木業工匠人才培育首先進行木業工匠人才清查,藉由再造歷史現場對於木工技藝進行清查與登錄,採文獻探討與田野調查,蒐集歷史文獻、史料、印製木業傳習教育手冊,並辦理木業從業人員交流會。不僅能還原嘉義市民對木業文化的歷史記憶,也是對傳統木匠的肯定與支持。其次為培育木業工匠人才,為了保存嘉義市木業文化之無形文化資產,使傳統技術得以保留,開設相關培訓研習課程、講座、實作演練及設置老屋實驗場域,讓學員得以實際演練參與實作的過程,並於民國109年(2020)後續擴充為儲備階段,為未來老屋修復及傳統木工藝產業注入新血,活化木業傳承體系。 木業工匠人才培育傳習計畫總計舉辦基礎班與進階班共計二期,民國108年(2019)課程:202小時(基礎知識76小時、實作工坊126小時),結訓學員32位;民國109年(2020)課程200小時(理論課程47小時、實作課程126小時、參訪課程27小時),結訓學員23位。目前已有五位學員經過本計畫培育後,投入嘉義市的木屋立面修繕計畫,讓中央與地方計畫緊密結合,使培訓課程發揮應有的功能。目前發展「木工作隊」的態勢在嘉義市已逐漸成形,後續將提供前端至後端之木都文化保存體系,整合文化、產業、空間等面向發展,並打造跨域之政府與民間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