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由日治時期的臺北廳長井村大吉下令策劃,總督府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監造,完工於大正二年(1913)6月17日,為和洋折衷風格的雙層建築,亦為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營運推廣

大正2年(1913)6月,台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5萬6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始建的規模為兩層,入口處在二樓,有涼亭、換鞋玄關,進入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池,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 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的大池,顯示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與兩側牆上的鑲嵌彩色玻璃,提供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而終至荒廢,北投溫泉博物館先於民國86年(1997)2月20日指定為國定三級古蹟(修法後調整為直轄市定古蹟),並於民國87年(1998)10月31日在地方熱心居民的奔走下,經過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為定位,正式重新開放使用。 北投溫泉博物館於民國87年(1998)修復開放,參觀人次已超過三百萬人次,為北投地區重要文化資產,然歷經18年未大規模整修,建築本體及相關設備因自然及人為因素影響,部分建築材料及結構出現老化與損壞情形,包括屋頂漏水及機電設備管線因年久及硫害銹蝕嚴重不堪使用,為維護及延續建築本體在結構、材料的使用年限與機能,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6年(2017)9月辦理古蹟修繕工程,民國107年(2018)10月北投溫泉博物館館慶時重新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