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天后宮

天后宮位於馬公市中央里,不僅是澎湖的「闔澎」三大公廟之首,也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的歷史悠遠,歷代或同一個朝代對天后宮的稱呼多不相同。萬曆年間稱為天妃宮,俗稱媽祖宮,明代也稱為「娘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等,廟名也是地名。 日本大正11年(1922)馬公臺廈郊商戶倡議,聘請潮州大木師藍木負責重建工程,將天后宮改建成現在的巍峨風貌。今日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的石牆,其綿延猶如山岳的稜線,搭配屋頂的起翹,豐富了天后宮的天際線;而內部羅列的石柱,搭配細緻的石雕、鑿花與彩繪,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民國68年(1979)天后宮的歷史價值再度受到重視,並在民國72年(1983)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媽祖宮才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天后宮目前供奉的媽祖神像都是金面媽祖,頭帶后冠,慈眉善目,雍容和藹。這和施琅因天妃媽祖庇佑而攻佔澎湖,於康熙23年(1684)敕封為天上聖母,賜金面有關。鎮殿的是大媽,分祀左右的稱為二媽、三媽,三尊神像與千里眼、順風耳等一起奉於神龕中。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壁面修復工程

澎湖天后宮曾於民國98(2009)年6月完成緊急搶修工程、民國99(2010)年4月完成損壞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民國100(2011)年4月完成修復細部規劃設計案」、民國103(2014)年完成修復工程。 然而近年來,古蹟本體壁面持續出現白灰剝落、清風閣前廊及廂房漏水,另外民國105(2016)年莫蘭蒂及梅姬颱風也造成三川殿屋脊斷落,正殿前兩廂漏水情形,為避免損壞持續加劇,造成國定古蹟本體更嚴重之損壞,因次本次針對屋頂、山牆、正殿背牆等壁體緊急修繕、防水及消防工程,於111年(2022)完成規劃設計及因應計畫,目前正辦理修復工程,預計114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