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與文化路徑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以「1884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為題,深入淡水巷弄、信步親水河岸,透過藝術裝置、輕軌意象營造等,在淡水老街後段的觀潮藝術廣場,裝置藝術「清法戰役滬尾時空再繪」,以最炫的光雕技術與手機互動串流,展現斜投影技術,整合鏤空剪紙效果,上演滬尾之役戰爭情境,另外也透過淡海輕軌站體意象的主題營造,讓大家來到淡水地區體驗當時戰役的歷史氛圍,並了解淡水過往的歷史風采。

再現滬尾戰役—清法戰役‧滬尾時空再繪—淡水觀潮廣場公共藝術設置紀錄片 影片

清法戰役.滬尾時空再繪

《清法戰役.滬尾時空再繪》是一件結合科技和歷史的互動藝術裝置作品。主要發想於淡水1884年著名的「滬尾之役」,為清法戰爭中臺灣唯一戰勝的戰役,日後讓清朝政府體認到臺灣的重要性進而積極建省以及佈防工事。藉由觀潮廣場的地緣關係和雙方將領的圖像,本作品期望民眾漫遊淡水老街的同時,能夠駐足於此,觀賞歷史的敘事性動畫和體驗數位光雕互動藝術,喚起民眾對這段歷史的重要性和加強此戰役相關歷史認知。 作品外觀是三角柱體的陣型排列,將整個畫面做錯位式拆解的呈現,讓作品可以在特定角度能組合成一個宏觀整體的畫面並在廣場中不會產生巨大的壓迫感,而觀眾也可以穿梭其中並不會造成廣場動線的干擾。而三角柱中主視覺部分用鋼雕方式的剪紙效果顯現,並在後方放置玻璃、內置投影幕,可以在鋼雕的鏤空部份做小區塊動畫的表現,並且在大範圍的鏤空部分提供互動體驗,讓民眾可以藉由行動裝置連線後,在投影幕上填色及嵌入物件繪製來參與作品創作。在第二面的部份是用整面的玻璃內置投影幕,並利用三座角柱組合而成一個介紹此戰役相關的動畫。最後一面以蝕刻方式繪製此戰役的相關地圖及文字介紹。
找回歷史脈絡(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找回歷史脈絡

1884紀念戰旗,採用1884年前後的戰爭色彩,以層疊的磚瓦展現戰時的生活軌跡,也代表了兩種力量的交互衝撞、過去與未來的交疊。 以老街廣場為起點,一路戰旗飄揚,撼動壯麗,引領民眾踏入1884年的漢人區。踩在兩百多年歷史的淡水第一條商業老街「重建街」的石板階梯上,向上而行,「九崁重建」的竹裝置首當其衝,左拐走入險路,「險路不險」的眺望台,無論晴雨時刻,都能欣賞淡水山河最美的景緻,是品味老淡水山城最好的地點。右拐往清水祖師爺廟,立起「功資拯濟」,法軍侵撻滬尾,祖師大顯威靈,震攝法兵,清代光緒帝特詔贈匾額,感念神助庇佑。往西而行,來到建設街馬偕三角圓環,「漢人租界」的分水嶺畫出洋人與漢人分居而處的交融。續往北而行,埔頂區小白宮外的「埔頂三塊厝」,1860年間陸續完成三座洋樓,是稅務司長等機要部署的居住地。五處歷史脈絡旗,點出1884年當時的空間場域,讓遊客遊歷淡水之餘,也能對當時的歷史場域有更多想像。
大型藝術裝置—花與未來(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大型藝術裝置「花與未來」

大型裝置藝術「花與未來」於民國108年(2019)10月1日至民國109年(2020)12月31日在淡水捷運站外草地區建置,由藝術家李明學與談献華以歷史場景作為靈感發想,以鳶尾花與林投樹象徵多元的文化融合,作為一個敘事的開端,過去與未來歷史的結合。此紀念性質的裝置藝術將使歷史與當地民眾共同交織出淡水的新故事。
沙崙站—帷幕畫作—望高樓(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輕軌站體入口意象

為了將這片土地逐漸流失的歷史記憶重新拉回人們眼前,淡水古蹟博物館展開了淡海輕軌藍海支線三站(輕軌漁人碼頭站、輕軌沙崙站、輕軌臺北海洋大學站)的歷史再書寫行動。以「博物館化」作為輕軌藍海線三場站歷史再書寫的設計主軸。最終擬定了以十五幅「滬尾之役」畫作,融入月台站體的多項藝術裝置如:清法軍船砲剪影塑像、黃槿花牆與滬尾戰役文字光棚等,將戰役場景刻畫於柱上,以剪影描繪戰役人物、槍砲及船艦,再刻黃槿花於柱間,讓戰役文字流轉於棚架地上等方式,多方面展現這個百年前的「滬尾之役」歷史事件意象。
1884 文化路徑新圖(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文化路徑指標

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點位,搭配文化路徑之概念,規劃相關場域之導視系統。透過紀念碑及導覽解說牌的設置,讓民眾了解淡水地區重要歷史經驗,經由科技互動方式,深入介紹各區域背景故事,讓民眾可以透過手機或行動電腦等裝置,進一步認識淡水豐富的歷史意涵。來淡水遊玩的旅客也可以跟隨著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文化路徑,自由規劃自主導覽的行程,並辦理專場導覽。 活動於民國109年(2020)辦理文化路徑導覽活動,將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分為兩條路線,分別為: 1.清軍之路:濱海沙崙站搭小巴—砲台公園紀念碑(講解清軍如何防守)—天生國小大門旁(金目港仔溼地)—瓦店埤—阻絕線—白砲台—水雷營—得忌利士洋行—偕醫館 2.法軍之路:濱海沙崙站搭小巴—程氏古厝—沙崙海水浴場(法軍登陸及撤退地)—望高樓—白砲台—天生國
清法滬尾戰役二部曲—防禦

滬尾戰役街廓營造及走讀意象展示

《清法滬尾戰役四部曲》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委託藝術家依據史料,重現1884年法軍登陸淡水沙崙海灘的軍陣場景,並設計與環境(藍天/沙灘)相融之地景藝術作品,以現代藝術手法,將人形轉化為抽象直立三色鋼管,藍、白、紅三色烤漆對應法國國旗,使觀者易於識別為法軍象徵,高低起伏、相互間隔的作品間產生能行走之空間,使旅人能夠步入其中,在三色鋼管與地景相交錯的視覺效果下,遙想1884,現實與過去在此交錯融合,創造兩處特殊的文化歷史場域。 《愛與和平之鴿》 以「鴿子」造型,象徵現代社會的和平景象,藍、白、紅三色條紋的色彩配置,則隱喻1884年10月清法戰爭滬尾之役中,從淡水沙崙海灘登陸的法軍形象,讓人在這座傳統古厝邊,感受質樸、平靜的古蹟之美,同時也回望過去歷史中,發生於此地的戰爭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