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民國97年(1998)臺北港開港,延續八里坌曾在18世紀為北臺灣重要港口的定位,成為一處擁有歷史、文化、遺址及未來新市鎮發展的港埠。八里坌擁有豐富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本計畫為接軌國際,一方面利用物質證據再現本區域國際交流的歷史,一方面借鏡他山之石了解如何保存無形的文化資產,強化地方特色。透過辦理文化遺址交流、國際聯展、國際研討會等,引發更多的資料、討論及聚焦,增進對無形文化的理解與重視。

海上瑰寶展(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海上瑰寶—臺灣古代海路交流特展

民國108年(2019)9月26日至民國109年(2020)1月12日辦理「海上瑰寶—臺灣古代海路交流特展」,集結國內外7個博物館及單位,共同展出璀璨的玉器、珠飾、瓷器及鹿標本等珍貴典藏,如十三行遺址出土具有西亞風格之駱駝銅牌、東南亞進口之玻璃珠與金銀飾品、八里下罟坑遺址 10 至 18 世紀之中國陶瓷,以及世界遺產「勝連城」及琉球王國寶庫「御物城」出土的中國貿易瓷等島外交流之物質證據,呈現臺灣數千年古代海路交流發展,一次飽覽各時期的海上瑰寶。
史前煉鐵實驗(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史前煉鐵實驗

國定十三行考古遺址為臺灣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代表性遺址,為還原史前煉鐵技術,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與日本愛媛大學、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合作,結合三方學術研究、技術、人力資源,進行史前煉鐵爐復原實驗,也開啟台日史前鐵器研究的交流,用實驗考古學方法還原史前煉鐵操作流程,提供大眾更多面向的史前生活體驗。活動已於民國107年(2018)年8月26、27日於十三行博物館進行煉鐵實驗。
2019考古論壇(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2019年考古論壇

民國108年(2019)考古論壇以「古代生活探究」為主題,藉由研究考古出土文物及物質遺留,重建過去人類的生活模式。並且採取「專題演講暨實務分享」,邀請日本北陸學院大學小林正史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劉益昌所長、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副研究員、國立成功大學法籍助理教授Aude Favereau等頂尖學者進行學術演講,以及日韓考古博物館專業人員介紹他們是如何經由研究資料轉換為體驗活動,透過論壇融合理論與實務,開創考古與博物館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