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左翼軍兵犯女乃社步道

重建日本左翼軍進兵女乃社的的古道及沿途各舊社,重點不只是重現日人出兵的路線,更將重建當時的歷史現場時空之下,牡丹社群和射不力社群之間的通婚道親屬連絡道、交易古道及戰士結盟路徑等,此外,沿線路經獅子鄉尚未發表的規模龐大的古石板屋遺址舊社亦是另一重點,利用耆老口述訪談、GPS 套圖及文獻資料等古今科技,盡力串連出在地的歷史脈絡,不僅讓被淹沒掩蓋被遺忘的史蹟重現,更將整建修復成適合國人歷史文化古道路徑步道,更可以做為國內外人士對牡丹社歷史深度研究的歷史現場。

步道設置完成(獅子鄉竣工書提供)

牡丹社事件日軍左翼軍兵犯女乃社軍事古道(射不力社至女乃社)

明治7年(1874)日軍軍事行動共兵分三路攻打牡丹社群,其中由「北路」從楓港經牡丹路上女乃山,直攻女乃社的左翼軍。「日軍左翼軍兵犯女乃社軍事古道」全長20km(橫跨獅子鄉及牡丹鄉鄉鎮),民國108—109年(2019—2020)完成1.8km,約射不力社至女乃社段,偕同在地族人完成修復。後續步道維護管理由獅子鄉公所執行,並於民國110年至111年(2021—2022)提出索橋修復計畫。
內獅頭社-vuri-ilj霧里乙-家屋遺址,版權-獅子鄉公所

獅⼦鄉舊社遺址調查計畫

獅⼦鄉公所近年於民國106(2017)年8⽉16⽇起藉由參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第⼀期開始嘗試進⾏牡丹路社⾄女乃社舊社古道之踏查⼯作,並接續逐年進⾏古道重新修復,藉由與部落耆老實際上⼭踏查並深入訪談調查後,許多傳統命名的舊社、地標及傳說故事等族語名稱⼀⼀重現,後續在部落社區中引動的效應,成為重要的⽂化復振⽂化調查保存的契機。 緣此,本鄉接續即在⽂化部再造歷史現計畫2.0的申請計畫中加入本案,希冀能全⾯性並⾸次性進⾏獅⼦鄉全境的舊社、古道、遺址、遺跡等⼤調查,作為「1874年牡丹社事件」及「1875年獅頭社事件」後續⽂化資產保存提報及獅⼦鄉有形⽂化資源調查之先發。 本案需求主要著􁯿於獅⼦鄉全境及射不⼒與⼤⿔⽂兩社群跨及的舊社遺跡調查,本案執⾏成果亦將成為本鄉近年最重要的有形⽂化跡地(舊社、古道、遺址及特殊⽂化地景等)的地理空間與定位資訊之依據,更是接續下來本鄉將要推動的「⼤⿔⽂古道或塱衛古道(即:荷蘭時期探⾦路線)」與「牡丹社事件⽇本左翼軍路線(牡丹社⾄女乃社)」及全鄉傳統重要古道及連絡道之重現的重要基礎。 本計畫主要調查範圍包含屏東縣獅⼦鄉Sapediq射不⼒群社、Tjakuvukuvulj內⽂(⼤⿔⽂)群社、其他獨立舊社、古聚落遺址及舊部落之間聯絡道與社群之間的古道。本案踏查定位與研究調查範圍為獅⼦鄉全部⾏政區域、部分枋⼭鄉、春⽇鄉、達仁鄉、牡丹鄉等。
1110812索橋完工照 ,版權-獅子鄉公所

牡丹路舊社古道索橋工程

以恆春半島上所發生之重大歷史事件—「牡丹社事件」為核心,進行改善、修復、保護相關歷史場域點景觀。 當時日軍分北、中、南三路進攻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乃社等原住民地區,佔領後焚燒村屋並撤回龜山本營。而本索橋之歷史意義則為其中日軍攻打北路古道必經之路,為建構歷史事件樣貌之架構執行修繕,以完整呈現事件歷史場景,導引民眾了解這段歷史背景。
女乃社古道

1874 日軍攻擊Ljunai(女乃社)古道毀壞路基修復及安全設施

延續第1期已完成之步道修建及觀景平台及節點廣場景觀改善之工項,賡續辦理歷史現場古道計畫,延伸步道至8公里至牡丹鄉界線,以完成牡丹社事件戰場北路古道,搭配解說牌及智慧導覽解說,增加步道使用效益,提供遊客對牡丹社事件客對牡丹社事件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