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調查、人才培育與行銷推廣

預計透過「課程」+「走讀」+「反思」等方式形塑歷史體驗教育營,啟發國中、小學生對於在地文化的認識、並藉由重新找回那些失落已久的歷史故事,進而引起學生對於在地閱讀與書寫的興趣。歷史場域聚落活化及巡禮之旅,則是透過文化觀光行程(例如古道健走、生態研習、史蹟巡禮、聚落采風等活動)之開發,並就這些路線建構文化觀光指標系統,創造具有文化性與地域性的文化觀光導覽系統。並搭配旅遊達人踩點宣傳、導覽手冊與繪本設計等,向一般大眾甚至國外觀光客推廣上述觀光遊程,以期有效延伸文化觀光路線,提升屏東縣文化旅遊之豐富度。

《bulabulay mun_》牡丹社事件舞劇-台北場海報

《bulabulay mun_》牡丹社事件舞劇

明治4年(1871),琉球船隊遇到颱風在恆春半島的八瑤灣上岸,惟因⽂化及語⾔的隔閡造成誤會,最後演成明治7年(1874)年⽇本出兵攻打南部原住民部落,成為台灣在近代史上第⼀場涉外戰爭,史稱「牡丹社事件」。 《bulabulay mun》全長約70 分鐘,蒂摩爾古薪舞集以「問候」、「隔閡」、「⾼歌」、「回顧」等四段舞蹈,串連整部作品,為了彰顯牡丹的特⾊,舞團在作品呈現兩⾸牡丹鄉的古謠「e ne lja」及「saceqalj」。其中「e ne lja」古謠讚主要是歌頌感恩祖先,另⼀⾸「saceqalj」是指輕鬆歡唱,要⼤家敞開⼼胸,⼀起來唱歌、跳舞;舞台上的六位表演者不但學會牡丹古謠,還學會牡丹鄉新保將(部落名稱)特有的舞步,從身體的律動中感受牡丹族⼈的氣息。 當海濤聲在舞台上洶湧展現時,時光就彷彿回到了150 年前,不論是舞者的身體語⾔、或是百千迴的古謠歌聲,觀眾得以從排灣族獨有的舞台律動中,重新感受百年前的八瑤灣風雲。
《bulabulay mun》牡丹社事件舞劇臺北展區展場照片

牡丹社事件策展計畫暨紀錄片巡迴放映

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 1871年冬,一艘自琉球王國首都返航的宮古島進貢船被暴風帶離航線,漂流至南台灣。落難的宮古一行66人只能登陸眼前這個陌生的熱帶島嶼,在原始荒鬱的野林之中無助疲憊地四下徘徊,希望尋求島上住民的幫助,卻沒想到誤入kuskus(高士佛社)社域。 雙方因語言不通導致衝突,高士佛社人最終在盟社sinevaudjan(牡丹社)的支援下,殺害了54名宮古人,史稱「琉球漂民事件」。日本得知後,聽取了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的「臺灣番地無主論」,以琉球漂民事件作為出兵台灣的藉口,在拓展日本勢力至瑯嶠地區的同時,也一併進行「琉球處分」,目的是挑戰清國建構的東亞秩序。
牡丹社事件147週年暨牡丹社事件故事館開館儀式系列活動,版權-屏東文資所

牡丹社事件教育推廣活動

以第1期完成之「牡丹社事件故事館」為本歷史場域點建置營運與服務之基地,並透過故事館故事解說導覽及串聯事件各戶外歷史場域,結合在地社團辦理「牡丹社事件」歷史教育推廣及相關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串連週邊觀光景點及牡丹社事件歷史場域點等生態、文化觀光動線,執行推廣課程及教育活動,結合居民、地方文史工作者、導覽員等在地民間力量進行導覽、服務,以達永續經營之南排灣文化學習中心。
APP首頁圖

「牡丹社事件智慧導覽系統建置計畫」委託專業服務勞務採購案

本計畫透過創新科技打造虛擬解說員作為導覽宣傳工具,持續建置牡丹社事件智慧導覽系統, 以現今遊客人手一機的行動裝置,進行科技化深度導覽方式,整合現有牡丹社事件之人文歷史與在地觀光資源,行動導覽隨時進行解說、服務、商家推薦及趣味導覽體驗,利用擴增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的技術,讓遊客有全新的體驗與感受。可以透過此一系統平台,取得個人化深度導覽資訊,讓豐富文史、教育及觀光產業資源再活化,創造出牡丹社事件應有的在地城鄉價值。
國際研討會辦理(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提供)

國際研討會

屏東縣政府於民國108年(2019)11月23、24日,舉辦「南國與萬國的交會:全球史視野下的羅妹號、牡丹社事件與十九世紀瑯嶠地方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地方與學術互相搭起橋樑的重要一環。除了學術相關發表外,現場展示牡丹社事件始末及其中重要人物等相關資料,與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裡,被日軍砍去的四位牡丹社人的頭骨輾轉成為英國愛丁堡大學解剖學博物館藏品的歷史過程,以及李仙得與卓杞篤訂定的「南岬之盟」等相關研究、考證成果。
教育推廣活動(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提供)

深度歷史體驗教育營

「深度歷史體驗教育營」將在地的歷史故事,透過以國小學生為主的歷史教育營,能深化兒童對屏東歷史文化的學習,認識生活周遭的有形文化資產、歷史場域,還有藉著課程的安排,深入暸解屏東許多的無形文化資產。活動邀請了牡丹鄉在地耆老進行及製作簡易的狩獵陷阱,從大自然取材,並帶領孩子們從網路發達的時代中抽離。
導覽人員培訓活動合影(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提供)

導覽人員解說培訓

以永續文化觀光之目標,聘請該領域專業講師、在地文史工作者,並搭配課程與談者,期望透過與在地對話,串起在地連結與歷史記憶,凝聚志工團隊,一同為社區發想更全面的行銷策略及導覽解說服務。以牡丹社事件為主軸,藉由專業講師及在地與談人,規劃全面的解說訓練,走訪歷史景點,建立起以牡丹社事件為根基的文化觀光行程。
《社頂的孩子》羅妹號事件紀錄片!(屏東縣政府2021年出品) 影片

紀錄片 《社頂的孩子》羅妹號事件紀錄片

社頂是屏東縣恆春排灣族的一個部落,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表達在社頂自古流傳的故事,關於美國人與臺灣原住民的「羅妹號事件」、還有後續日本人侵臺引發的「牡丹社事件」,透過當地原住民族人後裔和長期研究臺灣歷史的學者,試圖探討在這屏東恆春的沙灘上曾經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