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修復建物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透過分期方式進行舊廠房之修復再利用計畫,其中於二期所修復的建築物包含17號至23號等7棟歷史建築,修復構想為呈現日治時期至戰後紙廠歷史與建設脈絡,並儘可能地保存建築價值與產業史意義者原貌,將舊空間轉化為新產業歷史館文化元素及場域特色應用,利用紙工業遺構空間,開展創新培育新活力。該修復工程案和已開放之育成區域呼應搭配,並依照現有建築特性,再利用之空間規劃將推往作為協同工作室、設計商店、陳列產售、娛樂、餐飲、消費、辦公服務協談、接洽、處理一般事務、零售、日常服務之場所等。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17號歷史建築

17號歷史建築於日治時期興建完成,於民國46年(1957)起即作為廁所使用,建築物本身是磚造建築,其特色有圓拱門、日治時期之木質窗框以及洗石子外牆,其中內部天花板是以線角進行裝飾具有獨特性。修復時經拆解發現建築物外牆的打底粉刷層為1.2公分、面層為1公分,另外牆台基可見高25公分、寬60公分之二層交丁分割裝飾。此次將外牆重新整修,內牆則是重新粉刷並將內牆磁磚進行檢修清理,地坪也是重新檢修清理,天花板部分則將鋼筋鏽蝕處進行處理並重新粉刷。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18號歷史建築

18號歷史建築於戰後時期興建完成,主要作為營繕工廠(物料倉庫)使用,建築物本身是RC建築,其屋頂型態為二落水形式及鋼管屋架,門窗亦是採用木製玻璃門窗。此次修復進行外牆牆面清洗及防水透氣層塗佈處理,內牆則進行粉刷及重新裝設矽酸鈣板隔間,地坪則進行檢修清理,天花板部分則新作並重新粉刷。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19號歷史建築

19號歷史建築於戰後時期興建完成,主要作為修護工廠使用,建築物本身是RC建築,其屋頂結構為鋼構衍架,屋頂形式為兩坡水,窗戶採鋁製玻璃窗,外牆則是採用洗石子。此次修復將外牆洗石子進行檢修清洗並且進行防水塗佈處理,內牆則是將油漆清除後重新上漆,地坪及天花板部分則是清理後新作及粉刷。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20號歷史建築

20號歷史建築於戰後時期興建完成,主要作為營繕工廠使用,建築物本身是RC建築,其屋頂結構為RC平屋頂形式,屋面為RC樓板,窗戶採高窗設計,牆身為紅磚砌牆。此係修復針對外牆、內牆進行重新粉刷,屋架、鋼柱、鋼樑等結構進行整體檢修補強,地坪部分則是進行清理補強。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21號歷史建築

21號歷史建築於日治時期興建完成,主要作為修護工廠使用,建築物本身是鋼骨混凝土,其屋頂結構為鋼構架,屋頂形式為二落水型態,利用鉚釘接合,屋面為RC樓板,窗戶則有地面氣窗設計,牆身為紅磚砌牆。此次修復針對外牆、內牆進行重新粉刷,屋架、鋼柱、鋼樑等結構進行整體檢修補強,地坪部分則是進行清理補強。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22號歷史建築

22號歷史建築於戰後時期興建完成,主要作為營繕工廠使用,建築物本身是RC建築,高2層樓,其屋頂結構為RC平屋頂形式,屋面為RC樓板,窗戶採木製玻璃窗,牆身為紅磚砌牆。修復時經拆解發現建築物室內地面上層為磨石子(磨石子、PC層、卵石層),下方有原始水泥沙漿粉刷地面(水泥沙漿、PC層、卵石層),最下方則為原黏土層;一層地板下方,二樓樓板及柱樑等構造、鋼筋等。此係修復針對外牆進行補強及重新粉刷,內牆進行結構補強及粉刷作業,屋架、鋼柱、鋼樑等結構進行整體檢修補強,地坪部分則是進行清理補強。
修復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23號歷史建築

23號棟歷史建築於日治時期興建完成,主要作為修護工廠使用,建築物本身是鋼骨混凝土,其屋頂結構為鋼構架,屋頂形式為二落水型態,利用鉚釘接合,屋面為RC樓板,窗戶採高窗設計,牆身為紅磚砌牆。此係修復針對外牆進行防水透氣塗佈處理且重新補強結構,內牆破除至原結構後重新粉刷並將部分列份進行填補作業,屋架、鋼柱、鋼樑等結構進行整體檢修補強,地坪部分則是進行清理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