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臺中州廳

大正9年(1920)全臺地方行政區劃改制後,共劃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與高雄等五大州,其行政中心即稱為「州廳」。臺中州廳與臺北州廳、臺南州廳同為當時日治時期的一等廳舍,屬於日治時期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所主導的「永久性廳舍」營造工程,範圍包括主棟、南側附屬廳舍、北側附屬廳舍,以及後側會議廳棟等。主棟於大正元年(1912)動工,其後又歷經四個階段的擴建,昭和9年(1934)才奠定現今規模。由總督府技士─森山松之助仿歐洲巴洛克式華麗建築形設計,北、中、南三座廳同時設計卻各具特色,為日治時期參採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之建築典範。於民國91年(2002)7月登錄為歷史建築,民國95年(2006)11月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108年(2019)4月25日升格為國定古蹟。

臺中州廳修復後實景

臺中州廳修復工程

臺中州廳為當時官廳建築類型的大型代表作,在臺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位於北偏西44度之長型街廓轉角處,以街角型建築作為主棟,正門座向朝東,整體經多次增建而成回字型建築。臺中州廳曾於民國93年(2004)至民國95年(2006)針對主棟與後側會議廳棟,進行階段性的結構補強,以及屋面、木構造補強、外牆清洗刷漆等工作,然而非全面性整修,加上經十餘年材料、構造老化,及環境因素持續對建築造成破壞。損壞情況包括地坪、屋身、門窗、天花、屋架、屋面等問題:地坪舊有磨石子地坪龜裂、屋身(牆面、壁體、柱)油漆脫落、灰漿粉化、屋架、屋面、門窗繡蝕、腐朽、脫落等,天花板則有下陷變形、板材龜裂受損、水漬污損,以及表面脫漆,桁架的破壞包括構件損壞與節點損壞兩類,另後期因空間不足,隨古蹟本體附生許多RC增建物,但增建時未妥適考量,因而破壞古蹟本體立面。有鑑於上述情況,於民國108年(2019)8月進行修復工程(5棟建物),民國111年(2020)12月完成修復,民國112年(2023)9月1日起辦理預約導覽參觀(每周日2場,每場60人)。 修復工程的主要目標在恢復既有構造功能性及使用安全性,惟歷經多個使用階段,空間充滿不同階段的使用遺痕,因此能夠確認原貌者,盡可能予以恢復為修復原則,無法考據者則不作臆測性修建,視損壞情況予以適度修復,不做無謂或過度修復。此外,亦針對後期所增建之構造物,或因空間使用方式的差異而增設隔間、夾層、天花及櫥櫃等進行拆除,除了避免遮蔽原有建物,也為恢復歷史建物原有風貌。未來修復再利用部分,將臺中州廳街廓內非文化資產建物拆除,使古蹟本體依原貌修復後作為城市生活館(暫定名稱),並保留辦公廳舍功能進行規劃,動態式的環境策動,一點一點的改變,擴大影響層面,醞釀話題,引入百貨公司營運模式,並以「有趣的臺中人」為基調的場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