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定古蹟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為北港在地北管社團集雅軒演練之場地,民國101年(2012)10月19日公告為縣定古蹟。集雅軒源自北港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於咸豐年間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12人參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早期戲團無會館,行頭放置朝天宮,直至民國39年(1950)經濟許可,以館內長老名義買下傳統二落木造民宅現址作為會館使用至今。民國40年代全盛時期,人手多至可分雙陣,一陣參加遶境,一陣演戲,甚至民國46年(1957)更被邀請參加故總統蔣公生日盛會,是一特殊重要歷史紀錄。

北港集雅軒修復後

北港集雅軒修復工程

建築始建於咸豐1年(1851),集雅軒於民國39年(1950)購入後,從住宅空間轉變為樂器練習與祭祀場所。建築為磚木混和構造長形街屋,正面設有六扇木門,門上有集雅軒匾額作為重要識別。其上與屋頂間有半樓式閣樓,屋面為斜屋頂,保有簷口斗拱支撐出挑的建築構成方式。內部空間分為前後,前面為主要核心空間,後側為增建儲藏空間。核心空間又分為入口門廳、練習空間、神龕、櫃體等四大部分。館內入門樑柱有當地畫師精心彩繪的八仙圖,神龕後面有歷史悠久的手繪麒麟圖,後屏設龕供奉祖師爺西秦爺—唐明皇,為少數的泥塑雕像,已有150年歷史,館內地板為清朝時期磚塊。館內珍藏文化樂器眾多,存有一上百年純手工刺繡大旗及多本戲曲曲譜。 修復前的狀況包括屋頂被更換為鋼浪板屋面,立面構造部分,磚柱面層局部破裂,基座水泥剝落,門檻和門楣嚴重腐朽;原清代紅磚地坪,部分已整修為混凝土;屋椼木構件劈裂、白蟻侵蝕;隔間牆有多處裂痕,面層受到油煙薰呈咖啡色;屋梁、棟架劈裂、腐朽狀況多。牆體也於民國60年(1971)至61年(1972)重修時,屏仔壁與木板堵改砌磚牆,推測其原因與民國53年(1964)白河大地震有關。 為改善以上狀況,修復工程主要為增建物拆除、閩南仰合瓦屋頂新作、木作及壁體依狀況修復、抽換或補強、彩繪修復、地坪清理、門窗檢修等,已於民國110年(2021)2月完成修復。修復完成後,除了保留原有功能,即牌位祭祀與北管傳藝練習,未來也將提供曲藝展演、參訪體驗等功能,擴大傳統文化之延續與傳承目前採預約導覽制,欲參訪者可與集雅軒聯繫安排導覽。民國112年(2023)配合全國古蹟日,於9月16日至17日辦理「神應、復返」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