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庫拉庫溪流域—佳心Istasipal

佳心舊社為流域內距八通關越道路登山入口處最近之舊聚落,從登山口進入八通關越道路主線步行約2小時至佳心駐在所,銜接阿桑來戛支線後沿山腰路徑800公尺可遇第一處石板屋聚落。依據民國88年(1999)林一宏先生調查,佳心舊社有8處石板屋聚落,將擇定幾處建築群落,修復其中石板家屋、小米耕地、聚落環境與部落連絡道路,形塑一完整的佳心舊社地景。舊社地景與越道路主線串連,形成一完整之步道系統。

佳心舊社調研影片 影片

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舊社調查研究暨GIS故事地圖建置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舊社調查研究暨GIS故事地圖建置計畫」委由中研院史語所團隊以徒步方式,以地毯式搜索的方式踏遍廣達400公頃之佳心舊社區域,遇布農族先人所建立的石砌遺構,即以GPS標定位置,輔以影像、文字詳加記錄。調查成果令人驚艷,共記錄到81處家屋及工寮遺構、19處工作平台、658筆耕地遺構叢集等,證明此一區域過去確為布農族人的生活場域。對於記錄到具代表性的建築遺構,以攝影測量方式,建立3D模型。除了徒步調查,本計畫亦引進空載光達雷射掃描技術,建立此區域光達圖資,以配合調查成果的解讀。在資料呈現的部分,研究團隊進一步將生硬的考古學調查成果,以GIS故事地圖(GIS Story Map)概念,於網頁設計互動式導引架構,轉化為具故事性的空間敘事。更值得一提的是,田野調查過程中,中研院史語所團隊與舊社後裔相互配合,並密集訪問地方耆老,以加強考古學研究成果在地觀點上的詮釋。
系譜調查說明會

花蓮縣布農族日治時期戶籍資料整理與研究計畫

家族系譜對於布農社會而言極為重要,尤其親屬結構關涉許多面向,布農族的親屬關係與禁忌、祭儀、生活都有著緊密的關係。 透過建置系譜、搜集家族故事、和個人生命歷程等,希望族人能在系譜中體會所處的社會關係、親屬關係、家族的遷徙史、親屬與婚姻規範、布農族的社會倫理,進而更了解自己與祖先土地的關聯,讓山上的祖先事蹟和山下的族人後裔有更深遠且有意義的連結,進而影響個人、家族或整個社群未來的發展。 自2017年起花蓮縣文化局開啟「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以重回舊社修復家屋及舊社調查連結族人的文化經濟發展與認同的方式逐漸受到台灣原住民族族人的重視。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有幸參與計畫至今,以跨領域合作及族人協作的方式進行。 這也是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布農族日治時期戶籍資料整理與研究計畫」的起點,透過戶籍資料的研究及調查,逐步連起親屬間的關係線,找回自己的根源,讓系譜連一條回家的路。 而本次階段成果展便與Tanapima(中正部落)、Istasipal(卓樂部落) 以及Binkinuan(崙天部落) 三個家族共同合作,製作家族族譜外,也透過寶貴的日治時期資料,繪製屬於三個家族的遷移故事地圖。
布農傳統營建工作坊 建舊址石板屋模型 2017-11-27 Bunun TITV 原視族語新聞 影片

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傳習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委託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辦理,由人類學者、原住民族建築專家,以及花蓮縣卓溪鄉鄉公所、卓溪鄉布農族族人、佳心舊社後裔等成員共同協力,試圖重建位於現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範圍內之佳心舊社家屋及其文化地景。本案預計先行辦理傳統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培養族人關於布農族傳統家屋建構技法;同時搭配人類學田野方法,以文獻回顧、口述歷史訪談、實地踏查以及建置GIS地理資訊系統等研究方式,於傳習課程結束後實地進行舊社家屋修復工程。
家屋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影片

佳心舊社Istasipal家屋修復工作

佳心Istasipal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自卓溪鄉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即可抵達,「佳心舊社Istasipal家屋修復工作」委由臺東大學執行,邀請參與過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培訓的族人一同參與,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這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修復前的家屋遺跡,僅餘3面傾圮的石牆、屋內2個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 布農族石板屋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此次計畫不只修復石板屋,也整理家屋周邊的2塊耕地及採用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逐步再現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並同步紀錄相應的儀式和祭儀,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除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的新起點,更是具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自計畫起始日至今已執行了31次家屋維護工作紀錄,執行日期從2021年9月13日直到2022年11月15日共有62週,因此要執行31次的維護管理。 維護重點主要為視察屋內人字木結構水漬檢查、隔間木構建築蟲腐蝕檢查、家屋周遭環境清理與營地設施檢查。由固定工班進行兩週一次的維護工作,包括巡查及紀錄、室內煙燻木購屋架以及環境整理。若遇天災或人為破壞情形,進行緊急處理。
挑選適合櫸木,進行伐採作業(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傳統家屋木料蒐集計畫

「傳統木料蒐集計畫」獲得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支持,以現地適量取材的方式砍伐木頭,用以佳心Istasipal附屬家屋之重建。為傳承布農族文化,以擇伐方式於舊社家屋遺址群周遭伐採重建需要的櫸木,不但重建家屋,更讓參與的族人們從實作經驗中向耆老學習並紀錄布農族傳統建築材料蒐集與使用的過程。
以現地取材製作之竹工寮(輔導團拍攝)

附屬石板屋、竹工寮、耕地遺構與手作步道的施作

「拉庫拉庫溪流域佳心舊社地景再造與社群記憶展示計畫」委託澤潤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辦理,協同在地族人工班,完成附屬石板屋、竹工寮、耕地遺構與手作步道的施作。有別於前次的重建經驗,本計畫著重在建屋材料的取得、處理、運用及構法等傳統知識的發掘及累積。其中附屬家屋的屋架構材—櫸木,獲得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的專案核准自現地採取,木構架搭接處大量使用藤料纏綁,自然素材的表現,使得原址重建的附屬家屋與周遭環境相融無違和感。東側的竹工寮,材料亦取自現地,利用原本坡面上兩階平台,形構一處休憩以及教學體驗的場域。從瓦拉米步道4.5公里處闢築長280公尺的手作步道下至家屋區域,採用現地風倒木及石塊穩固邊坡及製作踏階,沿途設置植物解說設施,提供遊客走入森林、認識布農族人山林資源利用的友善步徑。 「拉庫拉庫溪流域佳心舊社地景再造與社群記憶展示計畫」,於民國110年(2021)獲得由內政部、交通部指導、FIABCI—TAIWAN主辦的「國家卓越建設獎2021」最佳環境文化類卓越獎殊榮。
拉庫拉庫溪北岸異錄閣社舊社清查實紀 影片

拉庫拉庫溪流域歷史文化資源清查計畫

異祿閣(イロコ)為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位於清代八通關古道南側一處重要布農族舊社地點,海拔高度約720公尺,在玉里鎮市區西側約10公里,八通關古道佳心駐在所東北方約1600公尺。異錄閣舊社目前仍可見大量布農族家屋遺構,遺構以石砌房舍為主;本次調查為「花蓮縣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之一部份,而本次調查之重點,乃針對異錄閣舊社房屋遺構進行清理與測繪;本次調查為前述計畫項下,針對異祿閣舊社前次調查發現舊社陶片,由執行計畫單位委請花蓮縣文化局派員協助進行舊社文化遺物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