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編技藝傳習

布農族傳統藤編技藝已逐漸失傳,為使傳統技藝能永續傳承,逐年辦理布農族傳統藤編工藝傳習,邀請卓溪鄉藤編藝師教授學員,從採藤、剖藤、曝曬、削藤、編織等整套工序,除了針對藤編傳習課程以外,也帶領學員們背著自己製作的作品回到佳心Istasipal家屋。

學員完成的palangan編籃(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malmananu matatas—i quaz 在佳編藤 從心找回布農力—布農藤編傳承課程

「布農族傳統藤編工藝傳習」邀請卓溪鄉藤編藝師教授學員,從採藤、剖藤、曝曬、削藤、編織等整套工序。 Bunun還生活在佳心的年代,取材於自然製作各項器物,像是一種生活的基本能力。從藤編開始跟這片土地與祖先更加靠近,從採集藤料到剖藤,再透過vali(太陽)的日曬幫忙後,才能進行削藤,備好適合編籃的藤料,再進行palangan的製作。Palangan是背負農作物最佳的工具,只要加上頭帶,一個人可以背負著30—40公斤以上的重量穿梭於耕地與家屋間,是bunun家屋的基本配備。透過這些圍繞著家屋的生活點滴,找回的文化記憶與技藝。
參與Davaz藤編學員一同前往佳心(來源—花蓮縣布農族舊社復返計畫Facebook粉絲專頁)

揹著Davaz上山去

在布農族的揹負系統裡,除了以藤製作揹籃之外,就屬網袋是最常見的工具。主要分男用的狩獵型後揹網袋—davaz,以及女用側背或後揹型網袋—sivazun。這兩款網袋都是以手拉結的方式,不需要借助勾針,可以說只要有手跟線,就能製作出個人所需的網袋,過去以苧麻線來製作。計畫除了針對藤編傳習課程以外,也帶領學員們背著自己製作的網袋回到佳心Istasipal家屋。
苧麻種植與取纖共學班活動海報(來源—生活編事Facebook粉絲專頁)

苧麻種植與取纖共學班

「苧麻種植與取纖共學班」除了讓學員能夠擁有自己的材料來源外,也藉此將苧麻的種田擴展開來,為了建立學員對於苧麻取纖的初步認識,學習如何打葉與梳理苧麻叢,也在工坊裡學習刮麻與洗麻,捻線的技法,也學習到保留在地苧麻品系且避免雜交的重要性。 本次活動將以種植卓溪品系為主,老人家留下的苧麻園區,老師們取得的長輩田裡傳承的小苗,再慢慢孕育出的一塊苧麻田,課程請學員先整理家裡適合種植的田地,民國111年(2022)1月課程在太平教學田區正式取苗,再巡迴學員田區種下小苗。
藤編課程不只教授器物編織,更帶領學員從採藤開始學習

布農族傳統編織技藝傳習計畫

藤編課程自2019年開始後,是以部落學員為主體的課程,是目前部落裡少數強調從採集藤料開始教學的課程。 從2019年開始至今所選擇的藤編器物都不同,因此舊學員的回鍋學習率較高,每一次學習的都是新物件。2021年的課程為小型的便當盒等物件,2022年則製作家戶必備篩小米的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