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民國108年(2019)及民國109年(2020)針對卓溪鄉高山協作辦理培訓工作,內容包括拉庫拉庫溪歷史文化資源解說及登山嚮導技能等,透過實際走訪八通關越道路全段,邀請在地耆老現場解說,讓族人協作認識祖居地的歷史,涵養解說族群歷史的能力。計畫執行期間獲得公共電視臺「我們的島」節目製作專題報導「從背工到說故事的人」,敘述族人冀望發展登山產業的期待。民國109年(2020)辦理石板打製與屋頂板鋪設傳習計畫,帶領卓溪族人前往高雄多納部落,向魯凱族匠師學習石板打製技藝,並藉由修繕佳心Istasipal家屋屋頂,學習傳統石板屋頂鋪設工法。

石板屋傳習全員在老七佳聚落入口大合照(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石板打製與屋頂鋪設傳習

民國109年(2020)辦理石板打製與屋頂板鋪設傳習計畫,帶領卓溪族人前往高雄多納部落,向魯凱族匠師學習石板打製技藝,並藉由修繕佳心Istasipal家屋屋頂,學習傳統石板屋頂鋪設工法。
族譜製作工作坊族譜製作工作坊海報(來源—花蓮縣布農族舊社復返計畫粉絲專頁)成果(來源—花蓮縣布農族舊社復返計畫Facebook粉絲專頁)

族譜製作

「族譜製作經驗分享工作坊」邀請haisul palalavi教授從崙天的經驗出發,分享製作家族譜中符號所代表的意思,並從生活中熟悉的人名引導大家進入族譜製作的世界。家族譜不單單只是名字的建構,這之中氏族的故事、遷徙的過程,都是無比珍貴的紀錄與軌跡,透過家族譜的建置,我們能更清楚理解samu(禁忌)以及親屬之間的關係。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的可信度,在會中也有族人提出交流討論,所有的資料都僅僅是一個路徑,如何透過不同的資料相互對話與修正,建構一個家族所能接受的歷史角度,或許也是這個計劃正與族人持續共同努力的方向。
繩索救難操作學習

登山嚮導技能培訓計畫

為重新連結深山社和當代布農族人的歷史記憶,呼應族人實際需求培育具在地布農族高山協作傳統的文化經濟,辦理一系列的登山導技能培訓課程,讓學員學習現代的山林知識與技能,未來能夠在自己的家鄉投入山產業,推落生態旅遊,創造部落就業機。
工作坊參與學員合影

布農族社群交流工作坊

本案透過兩場次,共計6日的交流工作坊舉辦,應已達到促進族人與非族人,對於布農族舊社遺址文化資產保護機制的認識,藉由工作坊的舉辦,認識各地區不同的調研工作團隊的田野經驗、調查研究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自我認同與心靈上的成長。而兩場次不同風格的活動舉辦,也讓參與的學員能夠在自然而然的布農沈浸式學習基地,以及穿越於國家公園介面的家屋再造計畫基地,認識國家與原住民族間的多種可能,前者在內本鹿Mamahav我們看到了林務局以委託的方式,讓經營管理權還諸於地方族人的文化團體;而後者,則藉由學術研究計畫,成為了連結各方的滾動式社會行動。
【布農文化】 石板屋說故事|喚起失落的記憶(我們的島第1028集 2019—11—04) 影片

登山嚮導培訓

卓溪鄉高山協作辦理培訓工作,內容包括拉庫拉庫溪歷史文化資源解說及登山嚮導技能等,透過實際走訪八通關越道路全段,邀請在地耆老現場解說,讓族人協作認識祖居地的歷史,涵養解說族群歷史的能力,並獲得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製作專題報導「從背工到說故事的人」,敘述族人冀望發展登山產業的期待。
教師工作坊

花蓮縣布農族民族教育培力計畫

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結合卓溪鄉7所學校,辦理「布農族學童文化營與佳心舊社現地教學」。南島文化中心承接拉庫拉庫溪流域佳心舊社計畫已來到第三年,除了持續進行Istasipal修復家屋的維護管理外,開始向外推廣布農族的山林知識及家屋對於布農族文化意涵的重要性。這一次活動最獨特且具有教育目的的意義,就是讓各所學校的學生們來擔任小小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