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興宅

乾隆17(1752)年修「重修臺灣縣志」人物志提到陳鵬南為寧南坊人,後因陳家人口繁多,寧南坊舊居無法容納,其間經則於鎮北坊萬福庵南邊一帶建大宅院,爰嘉慶12年謝金鑾修「續修臺灣縣志」學志則改記為鎮北坊人。因祖業收租均依圖記為憑,以致光復後重修祖厝時,其後裔將祖厝堂號匾額依照圖記所鑄,書寫為「陳世興」。

其建築外觀為紅磚造一樓平房。主屋屋身抬高在石基上,外牆壁面經過整修塗覆白漆,門板窗框則為藍色,採「醇白」、「天藍」的鮮明對比,為臺灣古宅少見,用材單純裝飾樸素。大門門匾刻有「興陳世」三字(由左至右,陳字偏上縮小),此為收租圖記之字樣。

陳宅採用「燕尾式照牆」,此一形制多以官衙、廟宇、孔廟為主,在私人古宅較少見。但陳家後代功名未曾有過舉人,故房舍的屋簷採用馬背山牆形式。山牆上所見之荷治時期流傳下來的鐵製壁鎖(俗稱「鐵剪刀」)形式多樣,有X、S、T形。

陳世興宅修復工程_完工後大廳

陳世興宅修復工程

工程於民國108年(2019)7月開工,並於民國110年(2021)12月2日完成修復。修復範圍除後廳(第三進)及左護龍後半段的建築外,其餘空間均納入本次修復,修復內容主要包含屋面、牆面、木作及地坪等工程,並增設消防、無障礙及廁所等再利用設施。 陳世興宅格局瑰麗,保有鐵剪刀壁鎖構件的山牆、穿鬪式木架扇、木架扇內為菅蓁與三合土組構的壁體,以及簷口鋪面大尺度的花崗石階等,建築構造多樣,表情豐富,且藏有「貢元」、「文魁」匾,印證家族人才輩出的歷史。 在修復期間,陸續發現有清代銅錢、日治時期舊報紙、地坪下內藏完整的甕等,其中為最特別的是在萬福庵前院與右護龍北側廊道,發現有高中舉人(含)以上功名者才有資格在門前豎立的兩組旗杆石,其中一組保存完整。 除了發現許多舊物件及時代建築語彙,修復工程期間極為重視原有空間內的文物保存修復。包含陳世興宅內的5塊匾額及2幅祖先畫像,施工期間委託薪傳文物修護工作室進行清潔補色加固,其中康熙58年(1719)「貢元」匾、乾隆15年(1750)「繩武太邱」、道光2年(1822)「文魁」這3塊匾額,呈現出陳家子弟歷朝科舉功名以及陳姓血脈傳到臺灣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