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穀倉

福興鄉農會成立於大正13年(1924),當時日本政府為積極生糧計劃,獎勵興建穀倉,在水利灌溉設施與水庫興建後,稻米產量大增,大部分地區可有二至三期的稻作,所生產的稻穀收成後即予出售或充做實物地租繳交地主,為處裡農業經營的問題,於是各地農會組合應運而生。 在昭和10年至昭和13年(1935—1938)福興鄉農會持續建設碾米廠與穀倉,在穀倉完工後,開始收購福興地區稻穀經營穀倉,兼營碾米業務,戰後「有限責任福興信用組合」改組為「臺中縣福興鄉農會」,民國41年(1952)正式改為「彰化縣福興鄉農會」。 其後,農會陸續引進美式的現代化機械設施的圓桶式穀倉,傳統的農會穀倉在產業結構的變化下,大多面臨拆除或閒置的命運。民國85年(1996)外中倉庫完成後,福興穀倉也功成身退。後於民國92年(2003)6月10日經登錄為歷史建築。

福興穀倉修復_建築外觀

福興穀倉修復暨再利用工程

民國109年(2020)5月福興穀倉進行修復工程,施工內容包含修復老虎窗、三連棟穀倉建築本體、整體木作檢修、整體鋼結構除鏽與防鏽工程、周邊景觀鋪面、蟲蟻防治、機電消防設備等。民國110年(2021)5月完成修復,7月重新開放參觀,期盼活化福興穀倉建築,從儲存在地糧食,轉換為創造在地藝文、工藝、書藝等傳承與保存在地文化的場所,透過空間與場所的整建與改造,期許福興穀倉成為藝文交流的新據點。
書法公共道場_書寫體驗活動

書法公共道場

為再現福興穀倉於產業發展脈絡中的重要地位,使歷史現場回應當代生活場域,並帶動在地人文歷史及形塑文資意識,在福興穀倉空間規劃「書法公共道場」,在自由自在的氣氛中沉思學習,推廣書法藝術之美。 經營內容包含書法公共道場營運管理、書法推廣活動、穀倉導覽、農業碾米歷史與鹿港詩書文藝常設展規劃、「彰化建縣300年特展~與時行—尋找城市的記憶座標」、申請展覽、漢文化體驗營、輕旅行等。
南北戲曲活動_西勢國小南管研習班演奏

南北戲曲活動推廣

彰化縣擁有豐富的南管以及北管音樂戲曲文化。「南北管戲曲活動」,結合鹿港館閣與宮廟等傳戲曲活動,透過展演的方式,建立民眾培養鑑賞與欣賞能力。推動文化資產體驗教育,讓參與民眾親炙藝師領會無形文化資產之美。已於民國107年(2018)9月至12月辦理20場、民國108年(2019)9月至民國109年(2020)共辦理25場(歌仔戲、布袋或南北管)演出活動,以福興穀倉為計畫核心,發散至鹿港鎮各古蹟、歷史建築及傳統廟宇等文化場域。活動包含南管整絃會奏與示範教學活動、劇場型態的南管戲演出、電子音樂與南管的實驗性聲音表演與北管音樂戲曲及龍獅武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