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明治四十一年(1908)臺中鐵路全線通車,從此至民國105年(2016)臺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前,一共行駛超過100年,臺中市的城市發展也以臺中車站為中心展開建設,但是舊鐵路也將城市分隔南北區域,車站前後通道受到阻隔。鐵路高架捷運化後,舊地面鐵道未有效規劃,甚至面臨去留問題,在民眾與各方團體倡議下,有了這條舊鐵道轉變成的綠空鐵道。此塊基地內富含文史資源和鐵道設施,希望透過該空間的活化,將百年鐵道文化遺產構成的生活博物館(Eco—Museum),變成提供市民生態、文化及生活等多元機能的都市休憩空間,並形成前後站鏈結區塊及縫合的重要角色。

環境空間獎 卓越獎 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 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綠空鐵道軸線修復工程(南段)

綠空鐵道範圍為舊鐵道沿線,南至林森路、北至復興路四段,計大約1.6公里長之發展軸帶,本次修復為南段(林森路至互助街)。主要修復目標有以下幾點:1、與臺中車站共構成一個完整的鐵道文化場域。2、兼顧基地南段駁坎的保存與景觀問題。3、善用綠川資源,打造藍綠帶共構之黃金交叉點。4、解決民權路、民生路、正義街三路段交叉處之鐵道路孔恐影響交通穿越安全的疑慮。5、串聯周遭帝塘湖濱園區,營造產業文化與休息購物路線。因此整體設計的構想,希望將鐵道記憶在綠空鐵道重現,並創造出廣場空間和人行通廊以串聯鐵道兩側,以及連續性人行帶狀空間,串聯鐵道周邊文化資產據點。 工程已於民國108年(2019)12月完工,並在民國109年(2020)12月10至20日舉辦綠空鐵道軸線開幕展。目前綠空鐵道上已有許多精心設計的意象或設施,例如:「光影穿廊」是透過路堤切割方式增加的動線,其面對的合作街不像民生路或臺中路有著提供交通穿越的火車路孔,而是因路堤形成阻隔。因此此穿廊設計便是要提升行人穿越兩側的可及性,並且保留堤頂上之鐵軌設施,以光與影交錯的變化方式,重現猶如列車通過班的光景。 另外一處看點「綠川歷史橋檯遺構」,橋檯遺構由紅磚砌成,側邊擋土牆則運用古代常用的護岸石垣(間知石),工法又稱為砌石擋土牆,意旨堆積的石頭牆,而將砌石為倒階梯的懸挑是為減少側向土壓及傾倒力矩,是臺中鐵道史中重要且出土完整的鐵道遺址。為完整呈現橋檯遺址,設置了一面能夠講述臺中鐵道歷史發展,橋檯歷史背景且兼具維護遺址的玻璃帷幕牆。 佇立在正義街鐵橋上的電影造型框,則是以南華戲院為構想。「南華戲院」為戰後興建的劇場建築,也是臺中最早的二輪戲院,1990年代以後因二輪戲院增加,戲院市場遭到瓜分後,南華戲院的生意因此走下坡,最終於民國94年(2005)歇業。如今走在綠空鐵道上依舊能看見正義街上的南華戲院佇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