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鎮北門

雄鎮北門位於壽山南端入海處隆起的礁岩上方,隔高雄港第一港口與旗津相望,西側臨臺灣海峽,北側臨西子灣,東側與哨船頭相連,於前往國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路徑上。

清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後,為提高臺灣海防能力,清朝政府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來臺加強防務。沈葆禎指派淮軍統領唐定奎興工修建,清光緒元年(1875)由副將王福祿督造,與旗後礮臺同時期興建,並與英籍工程師共同設計礮臺,礮臺形式雖屬歐式風格,但融入中國式城門,清光緒2年(1876)完工,,構成相輔相成的防禦系統,且各俱特色。日治時期,曾作為浚渫事務所及鐵道俱樂部使用。戰後作為港務局員工宿舍

目前保存兩座礮臺,營門、南北兵房、營牆及進子藥房(補給庫)等殘跡,屬高度最低的近程礮臺,為配合地形高低起伏,四周圍牆以三合土與海邊咾咕石疊成,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礮臺。礮臺營門則是以紅磚砌成的中國式城門,城門上有五個雉堞,雉堞上有窺孔,可容數人站立。至於兵舍則採地下化,在入口斜坡兩側設置地下兵房及貯藏庫;礮臺四周厚牆以三合土與海邊的硓𥑮石疊成,配合地形高低起伏呈不規則狀。礮座前的牆堵則使用版築法,表面可見一層一層的痕跡;這些特色都顯示當年的建造技術非常高明,至今仍很堅固,為再造歷史現場,礮臺設有兩座仿古砲,原始大砲雖已不存在,卻頗令人引發思古幽情。修復工程於110年(2021)7月完工。

雄鎮北門_修復後入口

重現雄鎮北門修復工程

雄鎮北門砲臺,清末所建,相對於打狗港南岸的旗後砲臺之門額「威振天南」,入口大門有如一般中國城牆,上有五座磚砌雉堞。具備營門、城垣、彈藥庫及營舍等設施,與旗後、大鼓山兩砲臺構成一組相輔相成的防禦體系。雄鎮北門修復工程於民國107年(2018)11月正式開工,除古蹟本體之修復,為深化此重要海防要塞自清領時期即存在之軍事紋理,預計於重新開放參觀時推出主題展示,讓曾經消失的南北兵房不僅硬體重現,更有述說歷代鎮守此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