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城隍廟

出磺坑的主要傳統信仰有伯公信仰及城隍信仰,臺灣城隍信仰大多為官方所設立的關廟,而出磺坑城隍廟屬於民祀的城隍爺,是清末出磺坑的墾戶邱阿玉自廣東原鄉分靈而來,因此油自家宮奉的神明逐漸發展成為出磺坑聚落的信仰中心。

早期,村民生病會向城隍爺求藥籤,城隍廟在出磺坑聚落的角色不僅僅是信仰中心,也是聚落的活動中心,從早年舊開礦國小的畢業典禮及健康操等,到現在社區舉辦的各種團康與才藝教室都在城隍廟舉辦。

在「出磺坑礦業歷史現場活化發展計畫」中,以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為主軸的活動地點。

昔之先民 信仰篇

出磺坑聚落拓墾家族及石油宗教節慶相關說故事計畫

出磺坑居民與城隍信仰的互動或是節慶儀式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出磺坑拓墾時期的家族、信仰為主軸,除了歷史考究外,從當地耆老的口中一點一滴拼湊出當時拓墾出磺坑地區的故事,帶領前往曾經輝煌的出磺坑,了解邱家先民如何篳路藍縷,開創臺灣石油工業的先河。透過訪談了解城隍廟是如何成為出磺坑居民的信仰中心,挖掘信仰與先民的關係,了解在地的城隍信仰文化。 計畫分為訪談、培力、表演等主軸。訪談許多當地耆老及民眾並製成短片,讓這些歷史故事能繼續傳承下去,讓閱聽人能在短時間內對出磺坑有初步的認識,引發深入探索的好奇心。訪談過後所蒐集到的資訊,將它進一步內化,並融合兒童劇本的寫作,與苗栗當地兒童劇團「好玩的劇團」及公館鄉的國小合作進行校園培力工作坊,將出磺坑的故事透過戲劇課程,讓小朋友們也能了解出磺坑當地豐富的歷史及文化。除了校園培力工作坊成果發表以外,也邀請到苗栗知名劇團「EX—亞洲劇團」進行出磺坑當地的勘查及劇本撰寫,並透過《106號油井》的劇本創作及演出,讓人重新思考對於即將沒落的文化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