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要塞司令部

明治29年(1896)興建「基隆要塞指揮所」,為一木造建築,明治42年(1909)更名為「基隆要塞司令部」,為當時北臺灣最高軍事指揮中心,前身亦是基隆陸軍兵器支廠及築城部基隆支部。昭和3年(1928)9月重新改建要塞司令部廳舍,由淺井新一設計並改為鋼筋混凝土大樓,臺灣光復後,於此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於民國99年(2010)5月25日公告為市定古蹟。 空間採T字型配置,外觀由貼附褐色系十三溝面磚的立柱與舊米黃色調的洗石子欄杆組合而成,整體立面無太多裝飾及彎曲線,風格典雅。入口設有雨庇,避免風雨直接侵入室內的外廊,以及利於內部採光與通風的上下疊窗,建築狀況保存良好。

基隆要塞司令部

基隆要塞司令部規劃設計、修復工程

目前所見之兩層樓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為日治昭和3年(1928)改建,同時期區內日治建物包括步哨所、紀念碑及軍補庫房,光復後國軍另興建光復樓、廚房及C庫營舍。修復工程範圍即包含上述日治時期及光復後新建之空間,為適應臺灣潮濕、多雨及炎熱的氣候,空間上採用T字型設計,前後設有廊道並出簷,兩側立面開口極少,並且考量通風設計抬高地坪使空氣流通,整體室內高度比當時一般建築更為挑高,東西向側牆上亦有設計通氣孔,避免日曬並增加通風,門窗上亦有相應的配合,如搖頭窗及下方通氣窗的設計,此外一、二樓角隅處皆設有火打樑,用以抵抗地震時的扭力,為其結構特色,內部裝修特色還包括磁磚、磨石子、泥塑洗石子、漆喰塗天花、木作壁櫥、木門窗等。 修復工程可分成要塞司令部本體建築、光復樓、C庫、軍補庫房、步哨所及紀念碑等部分。要塞司令部本體主要損壞狀況包括因濱海鹽份影響鋼筋混凝土構造保護層剝落,導致雨水滲入鋼筋鏽蝕、平屋頂排水不良、牆體龜裂、白蟻蛀蝕木構門窗、天花板。修復的重點包括柱樑版鋼筋除鏽及防鏽、植筋補強及保護層修復、平屋頂防水、洩水坡度重整及排水管溝整修、壁體裂紋灌注,脫落部分洗石子仿作、佚失磁磚仿製以及木作天花、漆喰天花、木壁櫥整修、木門窗等室內整修。 光復樓損壞的情形包括原鋁門窗全部佚失、鋼筋混凝土平頂滲漏積水以及鋼筋混凝土柱樑版龜裂、保護層剝落,因此新作鋁門窗、室內地坪、室外再利用鋼構景觀廊道、鋼筋混凝土平屋頂防水、洩水坡度,並修復鋼筋混凝土柱樑版保護層。C 庫為斜屋頂鋼骨二層樓構造,修復內容主要以舊料鏽蝕及堪用程度檢視後,加工後再利用或以新料取代為主。軍補庫房先前已拆解並保存部份木構桁架、軸組、門窗,在保存極大化原則下,勘檢可用建材儘量整修再利用。步哨所及紀念碑皆進行表面粉刷層空鼓鬆脫處的表面裂紋灌注及修補,以及表面防護處理。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0年(2021)竣工,未來也將成為重要教育展示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