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會正濱大樓

建於昭和9年(1934),舊稱「水產館」,為昔日八尺門地區發展水產事業的核心,也是基隆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漁業產業建築。民國92年(2003)1月2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建築形式為現代主義形式,強調垂直、水平線條,二樓鋼筋混凝土造,成回字形平面,四周配置迴廊,中庭曾為拍賣漁獲場所。外牆飾材以貼附黃褐色之十三溝面磚為主,下緣以洗石子仿石塊疊砌,側牆留有與日治時期基隆漁市場棚架搭接之遺痕。

漁會正濱大樓建築夜間燈光展演《以光展演》

歷史建築漁會正濱大樓修復工程

建物結構於修復前狀況尚可,但因長期漏水,造成許多區域出現鋼筋鏽蝕、保護層脫落的狀況。其中又以二樓頂板及一樓柱體最為嚴重,不僅結構主筋局部膨脹、外露,部份箍筋亦已鏽蝕斷裂,許多柱體表面的粉刷層均出現垂直向之長條裂縫,樓板底面粉刷層也有大面空鼓與局部崩落之情形。外部構造部分,壁面磚受長年日照、海風及雨水侵蝕,背側黏結層局部受損,出現多處空鼓,面磚脫落的範圍也日趨擴大,尤以開口部周邊區域最為明顯。外牆、雨庇、屋簷、煙囪及天溝等區域,則有大面的不當植生附著,且部分植生根莖粗壯,對結構有所威脅。 外部門窗方面,有部分原有木窗整扇拆除改為鋁窗,或以紅磚將開口不完全封實之情況,部分外部門窗雖然原有樣貌保存完好,但木作構件因蟲蟻蛀蝕或木材腐朽,嚴重損壞無法使用。建物北面及西面,則有數座外部門窗於民國102年(2013)火災時遭到破壞,暫時使用角材及塑膠瓦楞板進行封閉。有別於室外窗狀況,室內門窗的原貌保存狀況甚佳,現有木製門窗多為創建時所設。雖然其木作門窗及門扇多有損壞、遭白蟻蛀蝕或局部改修,但整體留存之門窗式樣相當多元,原有構法也完整可辨,少有整扇佚失或更為近代鋁門窗之狀況,有利於修復工作之推展。 修復工程以「保存完好之空間與構造形式,恢復其原貌」為原則,包含:假設工程、拆除及解體、結構及補強、地坪整修、壁體整修、屋頂整修、門窗工程、裝修工程、廁所工程、機電工程等主要項目。以原有材料及工法進行構造本體之修復,並整合現代技術及原材料處理結構弱點之補強。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0年(2021)4月竣工。
漁會正濱大樓照明工作照-基隆文化局

漁會正濱暨周邊廊帶夜間燈光設置計畫

基隆市基隆區漁會正濱大樓,日據時期稱為水產館,座落於基隆市中正路391 號,位於正濱漁港腹地範圍內,為地上三層(含屋突)並具有大型中庭之口字形建築,外觀表現係現代主義樣式的風貌,外牆飾材以貼附黃褐色之十三溝面磚為主,並以細部雕琢,如線板、圓窗、女兒牆等,俱表達漁業產業之建築意象,而東側側牆留有與日治時期基隆漁市場棚架搭接之遺痕。 本建築物興建於日治時期,舊稱「水產館」,昔日為地區水產事業發展的核心,有其歷史、漁產業、文化、建築的價值意涵,因此照明設備之安裝固定位置及其相關之器材,將以不破壞現地建築外觀美感的方式進行,並透過照明設計手法傳達漁業產業建築的意象。 本案目標除了提升歷史建築的夜間識別度與使用性,同時可創造地方文史走讀的魅力,再現正濱漁會大樓標誌性的風情。